首页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 第397章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完)

我的书架

第397章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正统二年的秋天。

这个秋天发生了许多事情,但在史书上基本上没有记载。

在曹魏天子登基之后,魏国对于世家的纵容便更加放肆了,朝堂中大部分的官员全都出身世家,而那些寒门子弟,哪怕是有些才学的寒门子弟,也被挤到了一些不重用、或者说重要但却没有什么权势的位置上。

但不得不说,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某些程度上说,世家对于朝廷进展的推进还是很强大的。

曹魏天子在九品中正制度施行之后,得到了世家的帮助,从而完成了对境内大多数地方的掌控,并且还攻下了幽州边境的一些蛮夷之地。

他们攻打这些蛮夷之地的原因并非是因为想要占领这些地方,他们只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劳动力”罢了。

蛮夷之人,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

用自家的百姓当做徭役的话,死的多了还是要心疼的,毕竟这些人意味着稳定的税收来源以及稳定的田地、粮食来源。

可用蛮夷之辈就没有这种反应了,毕竟他们不过是耗材而已。

曹魏进入到了一种飞速发展的时期。

几乎超越了大汉的发展。

正统二年,秋,九月十八。

秋风萧瑟起,长安城陷入了一种寂静的状态当中。

九月十八日晚上,长安城境内发生了一场“政变”,这是在陈氏的史书中唯一对这一次事件有所记载的“描述”,史书中将其记录为“政变”。

这场政变因为发生在“正统二年”,所以又叫做“正统事变”。

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个残酷的政变之夜,但却记录了这一次政变之后的结果。

“正统二年九月十八,夜”

“长安惊变之事。”

“天子禅让于贤王刘备。”

“腊月十九,帝崩,无子。”

是的。

翻遍所有的史书,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都只能找到这简单的三行字。

没有起因,没有经过。

只有简简单单而又看着令人心惊胆战的“事变”“帝崩”“禅让贤王”几个大字。

后世中对于这件事情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讨论,但在“诸葛遗书”出土之前,史学界一般认为正统事变是由刘备发动的一场政变,目的便是为了登基,坐上皇帝的宝座。

也正是因为这个认知,所以刘备刘玄德在后世的名声并不算很好,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差的了,甚至比曹操还要差一点。

曹氏的族人一直说,曹操本人并没有称帝,但是刘备却称帝了,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一直说曹操有野心的刘备才是最有野心的。

并且感慨当年青梅园中的三个故交,最后竟然只有曹操没有叛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诸葛遗书”的出土。

在诸葛遗书上,记载了这件事情最真实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则是令所有人都有些沉默。

“先主欲清君侧而还大汉之安,然则大汉境内之世家以此为由,征讨刘汉霍乱苍生,先主为天下苍生之苦楚而受之胁迫。”

“先主直言,昔年全天下苍生之人,如今只剩所谓私心。”

“门户之见无法破除,则大汉无以为继。”

这是诸葛遗书中最重要的几段话,诸葛亮一直被认为是匡扶汉室最坚定的代表,即便是在刘备称帝之后,也一直辅佐刘备、乃至于辅佐刘备的孩子、刘汉皇室的最后一点香火。

他为大汉征战多年,最后也为了天下苍生而选择了结束这一切。

在后世中,诸葛亮也同样被称之为“千古第二相”。

为何是千古第二相?

因为千古第一相同样生在这个时代。

他与诸葛亮多年为敌,最后甚至帮助自己辅佐的人一统天下,成为天下之主。

大虞丞相“祖天师”。

而从诸葛遗书中提取出了重要信息的后世之人,也终于猜测了这一段历史。

他们认为,在正统二年九月十八的这个夜晚刘备或许是准备清理、整顿朝纲,将那些已经忘记苍生、忘记百姓,只想要享受、只想要成为世家,成为特权阶级的“友人”整肃的时候,那些“人”和“世家”联合在一起,以天下大乱为“把柄”,要挟刘备,最后促使了刘备登基。

在那场事变中,死去的、被称之为叛逆的“林泽源”是站在刘备这边,帮助刘备想要整顿朝纲的。

整个正统事变只死了这样子一个人,这是从小跟随在刘备身边的“贴身侍从”,说是侍从,其实更像是弟子。

在多年前,他便已经是“西园八校尉之一”,也是“执金吾”了。

无论这些事情到底是什么,总而言之,正统事变结束了,就在正统二年的腊月十九。

正统二年,九月二十日。

大汉天子“刘民”下达诏书,表示自己登基以来,行事荒诞、暴虐无度,导致大汉成了如今的样子,加上他没有子嗣,不能够让大汉继续传承下去,所以他要禅让。

禅让给自己的叔祖,贤王“刘备”。

与正规的程序不同,刘备接手天子位置的时候,并没有走三请三让的流程,反而是在天子诏书下达的时候,就接受了这个位置。

刘备成为了大汉天子。

未央宫中
正统二年,九月二十日。

刘备坐在那里,看着面前的刘民,眼眸中带着些许怅然和疲惫,经过正统事变之后,他的身体一下子就苍老了下去,比之前更加苍老。

刘民只是笑着说道:“叔祖,您老了。”

他招了招手,让刘备坐下,脸上满满的都是感慨。

“当年我一直以为,是您想要抢夺我的这个位置,可是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想要这个位置的并不是你,但你却一定要坐上这个位置。”

刘民此时像是解脱了一样,只是笑眯眯的、轻松的说道:“如今,叔祖终于坐上这个位置了,或许那些人也终于可以放心了。”

刘备只是继续沉默着。

刘民则是一点都不在意,继续说道:“这大汉的江山,也都交给您了。”

他有些意味深长的说道:“我没有守住这江山社稷,但希望叔祖您能够守住,若是实在守不住的话”

刘民突然一笑,他看着刘备:“若是实在守不住,便提前做一些准备吧。”

刘备只是依旧沉默着,而刘民则是站起身子来,摇摇晃晃的朝着后宫中走去。

正统二年,腊月十九。

帝崩。
正统二年,也就是历史中,大汉依旧使用“承泰”这个年号的最后一年的腊月二十五,天子刘备在匆忙之中登基。

次年改元
“奋烈”。

在汉书中,称呼这一年为奋烈元年。

这一年是奋烈元年,是正统三年,也是延康元年。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大虞
在得知大汉的新天子刘备登基的时候,祖天师便告假回了家中,在后院中枯坐一夜。

当年的故交,如今物是人非。

都走上了他们并不想要走上的道路,这是何等的讽刺和悲哀。

而大虞天子在知道天师在家中的消息后,也来到了丞相府中对天师进行安抚。

后院
秋风萧瑟的落下,天子张成只是笑着问道:“先生觉着,刘玄德是被迫登基?”

他的眼睛中带着些不相信。

在张成看来,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人能够拒绝成为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主宰”,权力的滋味一旦品尝过,怎么可能会放下呢?

而祖天师则是十分了解自己这位“朋友”,所以他断定刘备成为天子是“被迫”无奈之下的决定。

“世上之人或许都会沉迷在权力的漩涡中,但是玄德并不会这样子做。”

“天子与丞相的位置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不同的,他最终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匡扶汉室罢了。”

“但是.”

祖天师长叹一口气:“对于他手下的那些人来说,对于支持他的那些世家、势力来说,这其中的差别就大的多了。”

“玄德登基,他们便是从龙之臣,便是开国功臣,一个个的都可以封侯拜相的。”

“若是玄德不登基,他们便一辈子无法跨越那个阶级。”

祖天师冷笑一声:“所以,哪怕是逼迫,他们也一定想要让玄德成为皇帝。”

他长叹一声:“玄德登基这件事情,虽然并不能够算是什么好事,但终究不算是什么坏事。”

“玄德登基之后,许多往日没有办法做的事情便可以开始去做了。”

“而且,玄德成为大汉天子,许多对大汉依旧心存希望的人也会前往,借助这些人的力量,玄德或许可以继续完成他的愿望。”

张成对于祖天师所说的话倒是并没有什么不满,毕竟他是知道祖天师身份的。

他只是调侃儿似的说道:“丞相,您这话说的朕都要以为您放弃朕,要去投奔他刘玄德了。”

祖天师只是淡淡的笑了笑:“玄德登基对于陛下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他的眼睛中闪烁着光芒:“此事之后后,大汉的气数便真正的断绝了。”

“大汉也好,魏国也罢,他们之中都有一个“顽疾”,那便是世家。”

“大汉未曾从火焰中脱身而出,那些附在他身上的“腐臭”便可以借此机会金蝉脱壳,而这些腐肉会死死的拉着大汉一起走向灭亡。”

“而大魏呢?”

祖天师更是哈哈大笑着说道:“魏国的那个小天子啊,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借助世家拿到了这个天子的位置,等世家借着九品中正制发展到他控制不住的时候,魏国的天下还会是曹氏的么?”

张成咂了咂嘴:“经由天师这么一说后,朕对于一统天下的前景更加自信了。”

祖天师只是叹了口气:“等着吧。”

“时候会到的。”

正统三年,在经过了天下的巨变之后,整个天下再度陷入了一种十分宁静的状态中,三方势力都在各自发展,一时之间,这九州大地之上竟然好似一统了一样。

一些一直处于京都范围的百姓们甚至已经忘记了战乱,战争的威胁已经从明面上转到了暗中。

人们的生活趋向于平静。

从正统三年到正统十年的这七年时间,无论是对于大虞、还是大汉、亦或者是大魏来说,都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时间。

只是有些事情终究会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正统四年,大虞上将军“董卓”董仲颖在凉州病逝,董仲颖的这一生可以说是十分神话的了,他也避免了成为历史中那个“董卓”的命运。

在凉州病逝的时候,凉州已经变成了大虞最重要的州郡之一。

人们提起来凉州不再是黄沙漫天,也不再是蛮夷,而是“豪迈”,“英杰”。

西凉,上将军府

董卓闭上眼睛后,嘴角带着的是淡淡的笑容,他对自己的这一生十分满意。

董仲颖的死亡好像为这个时代的悲哀开了一个头。

正统三年到正统十年的这七年时间内,一个接着一个的豪杰病逝。

正统四年,夏七月。

大汉上将军黄忠病逝,在同一年的腊月,与黄忠相交莫逆,但这个时候依旧十分年轻的魏延魏文和生了一场大病,终究是没有能够熬得过这个冬天。

正统五年的春天刚刚到来,大汉便迎来了另外一位重要人物的死亡。

大汉谋士的二把手——被称之为天纵之才的“法正”病逝。

同样是这个春天,大魏的谋士们也开始相继凋零。

正统五年,春三月。

郭嘉、戏志才、荀彧这三位来自颍川的大才相继病倒了,最开始倒下的是郭嘉,这没有让其他人意外,毕竟郭嘉一直喜欢喝酒,身体能好才怪,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出人意料了。

然而郭嘉病倒之后,紧跟着戏志才和荀彧便病倒了。

同年的四月,三位故交好友、大才,几乎是在同一天在府中病逝。

故人相继凋零。

如同风中落叶一般。

他们是这个璀璨时代上的一抹珠光点缀。

正统十年,冬。

琅琊
未央宫中
天子曹丕面容疲惫而又沧桑,他看着垂垂老矣,但却十分健康的司马懿,脸上带着些许的无可奈何。

“仲达啊,你的年岁.比我还要大上一些,可最后还是我要先去了。”

(本章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