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功高难封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辽东诸郡的设置对于如今的大隋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华夏大地的疆土已经很久没有扩张过了。

朝廷对于辽东支郡的安排也很简单。

这里太过于贫瘠了,京都之中根本没有人愿意来这里,而这里既然已经成了大隋的领土就不能够不让大隋的人来管辖。

于是,朝廷商议了许久之后,终于决定了从这一次战功显赫的众人中寻找两三位来管辖辽东支郡。

御书房中
杨坚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奏疏。

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一些“左右为难”的感觉,毕竟这一封奏疏是此次隋高之战中所立下功劳的人员名单,这其中的许多人员他根本不了解,但却能够简单的将他们进行一个分类。

“陈临安、李世民不行。”

杨坚嘟囔着说道:“这两个人的功劳太大了,而且还是陈氏以及李氏的人,若是让他们留在辽东支郡,等于是将辽东支郡送到了李氏的手中,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两大世家也不会同意的。”

李渊在这一场战争胜利之后,便气急败坏的上了一道奏疏表示,自己的儿子简直是太不懂事了,竟然瞒着他们去参军,这样的孩子他压根都不想要了,让杨坚惩戒。

话语中虽然全都是“嫌弃”,但杨坚却并不会真的这样认为。

这明显是“保护”。

相对于李渊的“嫌弃式保护”来说,陈氏那边的就没有什么动静——但这也正是杨坚更加忌惮、更加愤怒的原因,李渊的势力虽然已经很庞大了,但却依旧害怕自己,因此要上一封奏疏,但陈氏显然就没有这个顾忌。

他们一点动静都没有,显然是不在乎杨坚想做什么,或者说坚定的相信杨坚不敢做什么。

杨坚真的不敢做什么事情么?

是的,他真的不敢。

所以杨坚将陈临安以及李世民的名字都在名单上划掉了,之后的名字也让他一个个的划去。

其余的人不是关山的人,就是当地一些豪强世家的人,这些人若是成功上位辽东支郡,那么乐子就真的大了,他将彻底失去对于辽东五郡的支配。

最后,千挑万选的。

杨坚终于选择出来了三个人。

“仲长孙、禄临、诸葛云”

他看着身旁的人开口道:“去让黑衣卫的人好好查一查这三个人看看他们的背后有没有什么党派势力、与当地有没有什么纠缠。”

新的辽东支郡郡守便从这三个人中选择一个了。

而剩下的两人便会成为“辽东支郡郡丞”以及“辽东支郡刺史”。

辽东支郡
胜利的喜悦阳光洒满了整个辽东,无数的人开始欢呼雀跃,其中以那些无辜的高句丽百姓为主,他们庆祝着高句丽王的死去,也庆祝着自己的新生。

辽东支郡暂时的首领“关山”派遣士卒、衙门的官差等给这些可怜的高句丽百姓讲述着大隋对待百姓的政策,这些高句丽的百姓们听得很认真,且听完之后都感慨着大隋的“好”。

是的。

高句丽王统治时期,对待这些百姓的措施比现在更加残忍与恐怖。

辽东支郡,某处高山之上。

仲孙谢、禄维宏、云长歌三人站在山上,看着远处浮现出来的无数雾霭,眉宇中都带着些沉静。

“大哥,我们留下的人手收到消息,那位正在调查你我三人的背景,显然是那位陛下想要用我们了。”

云长歌咧开嘴一笑,他的脸上带着些许肆意的笑容。

“他显然是查不出来什么的,毕竟咱们“从小到大”的生长痕迹大多数都是真的,后面的一些“虚假”也是真真假假的掺和在一起。”

“等到黑衣卫的审查结束,咱们便真的有落脚的地方了。”

仲孙谢微微点头。

“辽东支郡这里虽然看似贫瘠,但却也正是因此,没有人会跟我们争夺。”

“在这一场战争中,你我的能力已经得到了体现。”

“辽东支郡这种地方想要设立,他的掌管必须是一位武将出身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宵小,陛下必然会从有功之人中选择。”

“除了那些陛下不能用、不敢用的人之外,咱们便是最好的选择。”

他低着头,看向脚下无尽烟雾的悬崖,轻声道:“咱们可以在这里积蓄力量,然后给大隋、给杨坚致命一击。”

仲孙谢眉宇中闪烁着强大而又冷冽的光芒。

“待到时机一至,咱们便可以动手了。”

他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个下着大雨的夜晚,也没有忘记躺在地上的那具万岁帝的尸体。

既然杨坚可以杀死万岁帝,那么他们就也可以杀死杨坚。

那个夜晚,无数的护卫脑海中都激荡着一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开皇十五年。

春。

朝廷于原高句丽之地设立“辽东支郡”,辽东支郡归属于辽州行省管辖。

又因为辽东支郡的复杂性与独特性,所以朝廷没有选择从别的地方调拨官员前来,反而是选择从在这一场战役中立下功劳的人当中选择这个郡的长官。

而辽东支郡下属的诸多府县官员,便由辽东支郡统一进行“恩科”考试,继而选拔,当然了——今岁大隋的官员若是有想要前来这里当县府长官的也同样可以申请。

最后,朝廷任命了辽东支郡的长官——郡守仲长孙、郡丞禄临、刺史诸葛云。

而对于在这一次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其他诸多功臣们,则是等到他们回了京都之后在进行封赏。

行军路上
李世民骑在马背上,慢悠悠的跟着大军缓缓朝着京都的方向走去,他看着身旁的陈临安说道:“七郎,你做什么这样一副表情?”

“咱们现在立了功,回去之后,老爹他们应该不会拿我们怎么样吧?”

陈临安则是长长的叹了口气,他十分怜悯的看了一眼什么心理准备都没有的李世民说道:“你啊,就是太年轻。”

明明两个人都是差不错的年纪,但陈临安却总是看起来带着些“老持稳重”。

他看了一眼远处已经开始隐隐约约能够看到模样的京都,凑到了李世民的面前:“不知道你家里是个什么样子,但我兄长么.呵呵。”

“这次回去之后,在城外大多数人都看到的地方,我兄长一定不会对我怎么样,但一旦回到府中.”

陈临安痛苦的闭上眼睛:“要我说,还不如留在辽东支郡呢,那里虽然贫瘠而且冷了点,但总归是能好好活着的,也自由自在的。”
“唉——”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

李世民正准备说什么的时候,远处的洛阳城已经露出了他恢弘的真面目,在城门口,皇帝、群臣都已经在那里准备好迎接了。

陈临安利落的翻身下马,走到了关山的身旁。

他小心翼翼的藏着自己的身体,但最后却在抬起眼睛看人群的时候,与陈若瀚的目光对视了。

只是对视这一眼,陈临安下意识的觉着自己的手都在疼。

对于他来说,年少的时候父亲管的还是比较少的,一直以来都是陈若瀚管着他,都说长兄如父,对于陈临安来说,陈若瀚比他老爹还要可怕。

因为面对陈湛的时候,他只需要装个可怜,或许还能够逃过一劫,但陈若瀚可不吃这一套。

陈若瀚也并不会揍他什么的,但陈若瀚有更加巧妙的办法收拾他。

拙身楼的书籍很多,而拙身楼中的书籍却是时时更新的,有些时候一些太过于古旧的书籍原稿需要做一定的“保护措施”,所以就不能够摆出来了。

那么这些书籍怎么让现在的子弟看呢?

答案是手抄。

或许有人会说“不是已经有了印刷术么?”

如果让陈临安听到这句话,一定会发出悲鸣的感慨,他会告诉这些人,印刷术只能够印刷一些有副本的书籍,但有些书籍他是没有副本的!

印章和模子想要做出来,就一定是要有“参照物”的。

参照物怎么来?
手抄。

抄完之后,有了副本了,就可以印刷了。

不过也没有多少人会将这些孤本印刷出去,哪怕是陈氏这种藏书大户也是一样。

这些“孤本”中就包括了许多陈氏先祖留下来的“手稿”以及“杂谈”、“杂记”,这些书籍不能够由下人小厮来抄,因为上面的内容很重要。

陈氏历来都有专门的子弟去抄录。

陈临安仰起头,他悄悄的给陈若瀚比了一个数字“十”,意思是将拙身楼中的孤本书籍抄录十本,这事儿能不能了结。

看着陈若瀚温和的笑容,陈临安下意识的抖了一下,继而一咬牙,用口型说了一个“二十”,这是他的极限了。

一本书要想抄录下来,那至少是需要小半个月的时间,而二十本书.恐怕陈临安这次手都要抄断了。

陈若瀚眉宇中的“危险”神色这才缓缓的消散,他看着陈临安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而在陈临安和自己的兄长讨价还价的时候,李世民也僵硬的看到了人群中站着的那个男人。

这个男人脸上带着“温和”而又“狰狞”的笑容,手还在下意识的比划着,像是拿着一根马鞭一样.
李世民下意识的觉着身上有些疼。

而前方,杨坚的“政治作秀”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他宣布明日朝会上会对此次战役中立下功劳的人进行封赏。

听到“封赏”两个字,陈若瀚与人群中的李渊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和疲惫,这也是他们最近这段时间疲惫的原因。

陈氏还好说,他们接受得了任何封赏,他们也受得起。

但李氏却不一样.
李氏如今已经到了“国公”这个位置上了,他还能够怎么继续更上一步呢?

再上一步便是“王”了。

自当年刘邦与天下英雄约定了“金刀之盟”后,大汉、大虞包括如今的大隋,都没有封赏除了陈氏之外的异姓王的举动。

李渊并不觉着自己能够突破这个“底线”。

那么迎接他的会是什么?
功高难封功高难封啊。

李渊第一次觉着,自己或许已经走到了当年那个温暖的下午里,自己老师所说的“人生转折点”。

与李渊有一样复杂心情的还有杨坚。

他的确是如同李渊所想的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封赏李氏,毕竟李氏如今的权势已经很大了。

李渊被封为节度使、加拜太原郡守,加上陇西的势力已经几乎成为了陇西实际上的掌控者,他甚至还兼任一个国公的位置!

这个国公的位置可是世袭传承的!

独孤伽罗出现在杨坚的身后,为他按着肩膀,脸上的笑容十分轻柔。

这年独孤氏的日子并不算太好过。

杨坚成为皇帝后没多久,就开始了对独孤氏的打压,而一个女人在深宫中的地位是和前朝“娘家”的地位相互关联的。

没有了强大的独孤氏,独孤伽罗自然不可能如同原本的历史轨迹一样,与杨坚并称二圣。

但以独孤氏的势力,也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后宫不可干政”这样的行为。

独孤伽罗的聪慧也让杨坚警惕的同时较为放心,他还是比较喜欢在某些事情上询问一下独孤伽罗关于朝政事务的意见的。

“陛下,您在烦恼什么呢?”

杨坚靠在椅子上,任由独孤伽罗为他拿捏着肩膀,将自己心中的“担忧”如数说出,之后才看着独孤伽罗问道:“你觉着,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独孤伽罗心中思绪转动。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说的是“李氏”的问题,实际上何尝不是杨坚对于独孤氏处理办法的一种思考?
李氏与独孤氏
处境何其相似。

她心中百转千回,最后笑了一声:“臣妾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不过么,臣妾倒是觉着,这二郎是二郎,李家是李家。”

“封赏二郎又不意味着封赏李氏。”

“陛下大可以封赏这二郎一个侯爵,之后顺理成章的让二郎开府令居不是么?”

“这也是一件好事。”

独孤伽罗神色转圜,低声道:“二郎这样的文武奇才,将他与李氏隔开,才是一件好事不是么?”

(本章完)
sitemap